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,到底是“脱不下长衫”还是“无衫可脱”?
“如果我没读过书,我可以找别的活做。可我偏偏读过书……”这句看似调侃,却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痛点。
“如果我没读过书,我可以找别的活做。可我偏偏读过书……”这句看似调侃,却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痛点。
准备报考注会的小伙伴,最容易卡在 “学历要求” 这关:自考本科算不算?大专毕业能报吗?应届生还没拿到毕业证能不能报名?其实不用反复查官网政策,只要跟着 “看学历类型、看毕业时间” 这两步自查,就能快速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报名条件,避免白忙活一场。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今年8月发布的一篇报道称,在22-27岁的大学毕业生中,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正面临史上最高的失业率——分别为 6.1%和 7.5%,而生物学和艺术史毕业生的平均失业率才只有3%。
王杰校友本科攻读高分子化学专业,谈到与实验室日日相伴,他坦言,不喜欢枯燥的实验。但提及“不喜欢”,他表示,“不喜欢”不等于敷衍,即使不喜欢,也要做到最好,这是他的原则。同时,他选择不断探索热爱,主持大学各种晚会,担任班长,丰富个人经验。渐渐发现“喜欢与人打交道
本次国考中,对招考年龄的放宽引发关注。公告显示,报考者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、38周岁以下(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),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放宽到43周岁以下(1981年10月以后出生)。
岗位不是根据人数分配定的吗?可为什么国考岗位中,人数低的应届生所占的岗位数却达到67.44%。
答: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(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)未落实工作单位,其户口、档案、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,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(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)、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,可按应届高校毕业
2026 届秋招的 “人才争夺战” 已提前打响,而 AI 领域无疑是最大的 “吸才磁场”—— 随着大模型技术突破与 “人工智能 +” 政策落地,AI 岗位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,不仅高科技企业将其列为战略级招聘目标,传统行业也纷纷加入抢人队伍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AI
所有人都去考公考编,有人就怼我,你都辞职了,你还劝别人考公考编。我还真跟你说,普通人如果没有太大的能力,你先得考公考编,这辈子是你唯一的机会。在体制内好多事儿你是可以拒绝的。你可以拒绝加班,你可以拒绝喝酒,领导让你陪他出差,你可以拒绝领导,你拒绝送礼,你可以拒
2026国考选岗刚启动,不少应届生就栽了“专业”的坑——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报了限计算机类的岗,以为都和电脑相关,结果审核显示“专业不符”。
去年国考报名时,我室友小李还在纠结“报三不限还是冲国企”,结果刷岗位表时眼睛一亮:“税务局居然有3个岗只限应届生,专业还放宽到‘汉语言、财会类’,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?”抱着“试试不亏”的心态报了名,最后笔试行测72、申论68,轻松上岸家乡的区税务局,现在
在考研大军中除了应届生,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已经踏上社会的打工人。然而,相较于应届生而言,他们没有足够的备考时间,也没有足够的复习精力,考研之路异常艰难。
“投了 127 份简历,只收到 3 个面试,最后全凉了”“HR 一句‘没实操经验’,把我堵得说不出话”…… 最近刷到太多 2025 届毕业生的求职吐槽,再看官方数据 ——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 1100 万,再创历史新高,瞬间懂了为啥年轻人都在喊 “找工作比
今年国考拟计划招录3.81万人,与去年差别不大;应届生岗位达到了67%;基本就是三七开的局面;历届生不仅岗位少,报名限制还非常多;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。
在职场内卷与学历贬值的双重压力下,越来越多30岁以上的"大龄"考生选择重返考场。无论是考研、考公还是职业资格考试,年龄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博弈始终存在。本文将为"大龄"考生量身定制一套科学备考方案,破解记忆力下降、时间碎片化等核心难题。
很多应届生觉得 “简历写得越满越好”,却不知道有些话看似 “加分”,实则是 HR 眼里的 “淘汰信号”—— 这些表述要么空洞无物,要么暴露短板,甚至让 HR 觉得你 “不了解岗位、不真诚”。今天把这 10 个高频 “减分表述” 列出来,帮你避开 “简历写了也白
很多人拒了offer,企业正急着补人,流程简化到“简历过筛直接面”,最快2周拿结果。按这几步做,比瞎投50份简历管用10倍!
有句话道,“考得好不如报得好”,虽然有些夸张,但也不乏一定的道理。同样是一样的分数,有的同学就能进入到面试,有的就与面试失之交臂,这不能不说与报名时的职位选择有很大的关系。尤其是正处于择业期的应届生们,大多都会选择国考来试试“身手”。
最近刷西安的求职群,满屏都是吐槽:“投了30份简历只收到1个面试”“月薪5千要求会3个技能”“待业快俩月,感觉快撑不下去了”。不止应届生,连工作五六年的老职场人都在说,今年西安找工作比往年难太多。
国考和省考一般考行测和申论。大家都最了解这两种,就不多说了。按照往年,10月份可能就会有国考考试的通知。